我先说下我的历史
我的历史
我以前(七年级)数学是很差的,只有六十分(满分一百二十),而且次次都这样
然后暑假就去报班,那个老师很好,很有耐心,我也有耐心听
我当时就学了三角形全等,就是三角形全等给我信心学数学
我当时也是一知半解的,然后发现全等原来很简单,也就是两三角形一样嘛
然后我就去学了判定定理,什么AAS,SSS,ASA,SAS,HL
然后我就很好奇,就去研究这些定理,SSS不就是三条边等吗,三条边等了有什么效果呢,画个图看看吧
于是我就去实验,然后我就悟了
后面我数学进步不是很快,有时候问问题不太想问,学校也没有互联网,自己又有点内向,
于是作业有不懂的就借鉴别人的,看一遍别人的试着理清思路重写一遍
过了很久,我的成绩开始稳定在70分…80分…90分…
到九年级上册后期就基本稳定在95以上了
那个时候我就发现,总是有一些计算错误阻挡我As的步伐,就很难受,不是那里失误就是另一个地方失误
而且是很低级的错误,当时心态也不是很好
到九下了,我开始努力巩固基础知识,因为对于我,计算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事,只有拿好大多数题才好
在我的不断摸鱼之下,终于摸到了一百零多分
我还学会了考试开挂,难算的题直接不算,用尺子和比例式比出目标线段长度,用三角函数估算角度
再配合量角器的再次确认,直接爽死
历史讲着讲着就到近期了,不说了,开始正题
学习心得
重中之重:基础知识
数学的基础知识实际上不多的,基础学得不好大部分时候都是不想学或者写题的时候不知道要用到什么知识
我相信大部分同学都是写题的时候不知道要用到什么知识吧
庞大的证明过程都是一个一个小知识点拼接而成的,我们要做的就只是选择这些知识并且写上去算一下罢了
选择知识
有些时候就算你全部背完了知识点或许也不知道如何用
那就需要学会选择知识点来解题
我这里在遇到没有见过类似的题型的时候常常把它试图分成两个以上题型的融合而成的题型来思考
就像有一道题用了中点和中位线,另一道用了中点和平行等腰
然后试图把这个题的解题过程带入用了中点等腰的题就很容易想出方法
但假如真的没有见过,我就会使用穷举,穷举出每一个可能用到的知识点带入尝试
当时通常不会用到完全的穷举,会用到有权重的穷举,先举出感觉最有可能用的知识点,带入尝试
看一下脑子可以想出下文吗,如果可以想出就继续写,想不出呢?继续穷举,直到超时
然后这样子写多了之后就会形成一种思维去解决问题,也就差不多了,但是我真的想吐槽计算量
最后
我知道一些女生学习这个东西是很难的,毕竟人嘛,总会有天生的弱项和强项
我见过一个女生和数学斗智斗勇了十几年到高中毕业还是差,就靠文宗了(我就怕我和语文斗智斗勇十几年还是差,不过不至于,不至于差,只是较差….)
数学其实很简单的 emmm,我收回我的话,数学其实简单也不简单,就看你怎么去看待它
尝试多了自然就会有突破,就是看你的一个心态问题,毕竟尝试需要的认真程度和耐心是很重要的
如果数学不好而且又没耐心去一个一个钻研尝试,推荐赶快放弃,因为你基本不可能学好
这个东西真要自己理解靠灌输是不行的,得靠自己慢慢琢磨
哪像文科,一上来就是:背背背背背背……..
脑子都要背炸了,虽然不烧脑,但是很要耐心啊,感觉脑子的写入IO都要满了,而且数据还会流失那种啊!!!
我的评价是仅适用于初中数学ヾ(≧∇≦*)ゝ
仅适用于初中数学
抓重点
==有点内向== ~不是~
学习分享
数学靠顿悟
这markdown支持有点问题